安徽省企业文化网
新闻热线:0551-63366138 19355918808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走进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铭记新四军奋斗岁月

        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是新四军第4师和中共地方组织,在河南省东部、安徽省东北部和江苏省西北部开辟和坚持抗日斗争的基地,是全国十九个抗日民主根据地之一。至1945年夏,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跨津浦铁路两侧,北抵陇海路,南至淮河,面积4万余平方公里,有25个县级政权,人口600余万。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刘少奇、陈毅、张云逸、邓子恢、黄克诚、张爱萍、张震、刘瑞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此战斗生活过,彭雪枫、江上青等3000多位烈士长眠于此。他们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最为壮丽的爱国篇章,为后人留下了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2021年4月9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埇桥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徐苏北的带领下,我们这些理事和各乡镇研究分会负责人一行20余人,驱车一百多公里,赴江苏省泗洪县参观了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纪念馆和新四军四师司令部旧址。

在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纪念馆,大家参观了挺进豫皖苏、在斗争中巩固发展及发展文化教育、四师西征、将星陨落等展区。丰富的照片、文字、实物等,生动再现了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流血牺牲的丰功伟绩,仿佛回到了80多年前的战争年代,引领人们穿越历史的长河,走进那段硝烟弥漫的抗战岁月......

1938年夏,徐州、开封等地相继沦陷。9月2日,中共中央长江局负责人周恩来、叶剑英指示中共河南省委和省委军事部长彭雪枫,应将工作重心移向豫东,创造豫皖苏鲁边新局面,尽快组织部队开展豫东敌后游击战争。9月29日,彭雪枫率两个新兵连和一批干部共373人,组建了新四军游击支队,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召开东征誓师大会,30日启程东进。10月11日,在西华县杜岗与吴芝圃领导的豫东人民抗日游击第3支队和萧望东领导的先遣大队胜利会师,三支部队合编,新四军游击支队正式成立。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雪枫,副司令员吴芝圃,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萧望东。辖3个大队和1个警卫连,共1020人。经过短期整训,游击支队东渡黄河,向敌后挺进。10月27日首战淮阳县东北窦楼告捷。接着,深入睢县、杞县、太康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9年初,游击支队继续东进,转战于豫、皖、苏交界的商丘、亳县、永城、萧县、宿县、怀远等地。

在此期间,游击支队先后将这些地方的抗日游击队改编为第1、第2、第3团、永城独立团、睢杞太独立团等。到1939年底,游击支队发展到4个总队和3个主力团,1个特务团,3个独立团,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共计1.23万余人。1940年2月1日,游击支队改称新四军第6支队。不久,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苏鲁豫支队及新四军游击队一部,先后进入皖东北等地区,在中共地方组织协同下,创建了豫皖苏边、皖东北等抗日根据地。随后中共豫皖苏边区委员会和皖东北的苏皖区党委成立,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对敌斗争和建设。

1940年5月,为发展华中抗日力量,黄克诚率八路军第2纵队第344旅、新编第2旅主力奉命由冀鲁豫边区南下豫皖苏边区。7月,与新四军第6支队(欠第4总队)在涡阳县新兴集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彭雪枫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新编第2旅改为第2旅,第344旅改为第4旅,第 6支队第1、2、3团编为第5旅,第 6支队第1、3总队编为第6旅,另设1个游击司令部。11月16日,徐州日军第13军第12独立混成旅及蚌埠、宿县日伪军共5000余人,汽车70余辆,坦克20余辆,在空军掩护下,沿宿蒙公路西犯,连陷宿县、蒙城、涡阳等地。为打击日伪军,支援友军,彭雪枫、张震、滕海清指挥第五旅和特务团在蒙北板桥与敌激战。17日晨,板桥战斗打响。经过反复争夺,持续三昼夜,毙日伪军1000余人,击毁敌汽车、坦克10余辆。同日,又在蒙北石弓山击落敌九八式轻型轰炸机一架。18日和20日,继收复王集、罗集、双堆集和龙山等地后,光复蒙城、涡阳,取得了辉煌战果,在新四军战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4纵队整编为新四军第4师,彭雪枫任师长兼政治委员(彭雪枫1944年9月牺牲后,由张爱萍继任师长),7月邓子恢任政治委员。8月,为统一领导豫皖苏边、皖东北的抗日斗争的建设,成立中共淮北苏皖边区委员会和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邓子恢任区党委书记,刘瑞龙任行署主任。1942年后,淮北军民在同日伪军频繁作战以及同国民党顽军斗争的过程中,发展地方武装,健全民主政权,实行精兵简政,进行生产建设,使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为长期坚持和迎接大反攻积蓄了力量。

随后,大家又来到大王庄新四军四师司令部旧址。重建后的四师师部旧址记录了新四军第四师重要抗战历程和事件,展示了革命先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的伟大贡献,是对革命先烈最好的追忆与缅怀,是对新四军光荣革命传统最好的继承与弘扬。

1942年12月,我淮北军民取得33天反“扫荡”斗争的胜利后,新四军第四师司令部、淮北区党委和淮北1942年12月,我淮北军民取得33天反“扫荡”斗争的胜利后,新四军第四师司令部、淮北区党委和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从半城和张塘村移驻大王村,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淮北区党委重新改组,邓子恢为书记;同时取消淮北军政党委员会,边区党政军民工作统一于区党委的领导。由新四军第四师兼淮北军区,彭雪枫兼淮北军区司令员,邓子恢兼政治委员,张震兼参谋长,吴芝圃兼政治部主任。大王庄成为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首脑指挥中心,直至抗战胜利。大王庄被喻为“淮北革命圣地小延安”。

1944年春,日军发动大陆交通线战役,国民党正面战场出现了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为收复失地,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新四军第四师主力奉命西征。8月21日,新四军第四师第11旅第31团前卫部队与国民党顽军“苏北挺进军”第40纵队司令王传绶部警戒部队接触。为扫清前进障碍,打开西进通道,第31团尾追王部至小朱庄西南、东南地区,并与第32团迅速完成对小朱庄王传绶部的包围。23日12时,第31团攻击部队突入庄内,第32团亦由北面攻入。敌分路向东南方向突围,进入新四军四师骑兵团预伏地区,被我全部消灭。是役,毙顽军第40纵队司令王传绶以下300余人,俘纵队副司令以下1300余人。小朱庄战斗的胜利,为我部西进打开了大门。

9月上旬,四师恢复了萧县、永城、宿县根据地。为巩固和扩大西进胜利成果,布置反顽战场,迎击顽军的反扑,9月11日,彭雪枫师长直接指挥第9旅第25团、第11旅第32团和师部骑兵团,将夏邑县八里庄之顽敌第28纵队82支队李光明部包围,并迅速发起攻击。次日晨5时,将顽敌大部歼灭。该支队第3营营长率部投诚,李光明率残部突围,被我骑兵团截击歼灭。此役,俘顽支队长李光明以下500余人。彭雪枫师长在指挥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寻访红色印记,传承红色精神。通过一张张泛黄照片、一件件旧物件、一段段激扬文字,让革命历史“重现”。参加此次活动的同志们表示:“来到新四军第四师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聆听和观看革命先烈的故事,令人肃然起敬。我们要牢记‘铁军’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努力建设美好家园。”(作者:洪德文)

责任编辑:营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