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企业文化网
新闻热线:0551-63366138 19355918808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皖北纪事之汉细君公主与灵璧手印石

刘细君(公元前121年——前101年间),她的父亲是江都王刘建,被当时执政的汉武帝选中,远嫁到乌孙(今新疆伊犁河上游),成为国王昆莫的王后。刘细君是西汉遣外番的第一位刘姓皇室宗室女,比王昭君出塞还早72年,是第一位名传史册的“和亲公主”,且是西汉和亲公主中第一位大才女。她的那首《悲愁歌》至今读来仍然令人热泪潸然。

据说,刘细君的悲歌传到汉武帝的耳中,汉武帝不禁为之感动。每隔一年,派遣使者带者锦绣帏帐,远赴乌孙赠给她。这位名垂史册的扬州美女,创下了三个第一;古代和亲第一位取得成就的;诗坛上诗言志第一人;乐器琵琶首创之人。人们为了纪念她,至今在安徽灵璧还有一处她驻足回首望乡的手印。

这位汉代第一位和亲公主刘细君,远嫁到乌孙,怎会行经安徽灵璧呢?但历史上就是有这个传说:细君和亲经灵璧,停车驻马,在一处山岩前悄然伫立,手抚巨石,东望乡关,久久不忍离去,以至于在灵璧石上留下一枚清晰的手印。后来,便留下了“灵璧手印石”的传说。

关于“灵璧手印石”的传说,见于元代钱塘诗人钱惟善笔下。那已经距离细君出塞一千多年。诗人钱惟善路过灵璧,发现了这块连手腕的关节都栩栩如生的手印石,感慨之际,挥笔题诗。

诗中《序》云:“汉以江都王女细君嫁乌孙王,女过灵璧,尝扶于石,后人镌石为模,腕节分明,故述其事而为之辞”。

万里穷愁天一方,曾驻鸣镳倚灵璧。

灵璧亭亭立空雪,石痕不烂胭脂节。

不过,奇怪的是,在钱惟善之后,又过了几百年,关于“手印石”的故事却再也无人提起。换句话说,这位元代诗人,是历史上惟一一位记录了“手印石”故事的人。

灵璧素以出产美石著称。灵璧石,又称罄石。因岩石结构致密,敲击时会发生金属声。《长物志》描述灵璧石“色如漆,间有白文如玉”,“扣之声如玉”,“以利刃刮之略不动”。但本文与灵璧石没有多大关系,不述。

刘细君此番前往长安,将作为汉室和亲的公主人选远嫁乌孙。也许没有人知道,细君此行,带着一种替父赎罪的心理。刘细君的父亲刘建是历史上罕见的荒淫无道的诸侯王,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他和王后成光因谋反事发而死。此时,刘细君还是个婴儿,被武帝宽赦,免于一死。

关于刘细君的幼年生活,《史记》、《汉书》和《资治通鉴》皆无明确记载,但学界一直有不同猜测。一说刘建夫妇死后,刘细君即被接到长安宫中;一说刘细君留在广陵郡,被民间收养。如果“灵璧手印石”的传说属实,则刘细君在扬州长大的可能性更大,因为这证明了刘细君是从扬州出发,经西安前往乌孙的。

刘细君为何要走灵璧?

刘细君既然从扬州出发,一定是乘船走水路逆水而上。这条水路就是后来的隋唐大运河。

那她为何在灵璧停舟?

这是因为垓下古战场虞姬墓,这里位于灵璧县城东7.5公里,从扬州逶迤而来前往长安的公主车船马队,必然经过这里。刘细君远嫁乌孙的时代,离霸王别姬的故事发生的年代不足百年,知书识礼的细君公主,不会不知道这个悲伤的爱情故事。在离虞姬墓不足一公里处,是当地一座名叫“阴岭”的石山,它地处扬州到达灵璧的必经之处。

几乎可以断定,刘细君车过灵璧,会在“阴岭”山下徘徊不前,百年前那位女性的命运,必然在她的心头激起巨大的波澜。今天,我们不知刘细君踟躇不前时的所思,但当她盘桓在灵璧“阴岭”山前,会因虞姬的命运而感叹联想到自己的人生遭际吗?

“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眷恋着虞姬,而项羽的勇猛无敌也令虞姬深深爱慕。虞姬伏剑而去,但在这个悲剧故事中,爱情依然坚贞如故。刘细君的内心则比虞姬复杂得多,由诸侯王的公主沦为罪臣之女,再由罪臣之女升为大汉王朝的皇室公主,还将成为乌孙国的王后,她比虞姬感受了更多的沉浮荣辱。而在这种看似荣耀的身份变化背后,是一个年轻女子在强大的国家政治面前的无奈和付出。她将要嫁的,是一位古稀之年的君主,对于刘细君来说,爱情两个字,毕竟有些奢侈。

车马辚辚,华盖亭亭,细君公主的车队行走在2110年前的水路和黄土路上。前面已经是灵璧境内。壁立虞姬墓前,人踟躇,马不前。刘细君下了木轮车,东望乡关,家乡扬州已经消失在看不见的远方;西望长安,前面的路途,依然遥远得望不到尽头。她手抚巨石,久久不忍离去。时间过去了很久,公主车队终于重新启程。刘细君手上的汗渍居然在岩石上留下了一枚清晰的手印……

微信图片_20240508095854.jpg

后来,当地的工匠感于细君公主的乡思,在她手抚巨石的地方,摹刻了一个手印——这就是钱惟善笔下“灵璧手印石“”的来历。

细君公主在乌孙语言不通,生活难以习惯,思念故乡,于是作《悲愁歌》,以表达在塞外生活的艰难与悲愁: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令人唏嘘的是,刘细君下嫁给新国王后没有几年就去世了,并且,在此期间,刘细君与新任匈奴王军须靡生有一个女儿,名叫少夫。最为可恨的是,就再刘细君死后不久,汉朝又派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为公主嫁给军须靡,这个解忧公主的结局也是极为悲凉的。

应当说,刘细君在乌孙国期间,积极地和乌孙贵族联络,稳定汉朝和乌孙国的联盟,不让匈奴人从中作梗。同时,刘细君也将汉文化带到了乌孙国。刘细君为游牧民族带来了房子,又发明了琵琶这一乐器。此乐器便是“阮”,亦称“秦琵琶”。

现今,刘细君墓,坐落在新疆伊犁州昭苏县的乌孙山夏特大峡谷谷口。其墓地距夏特古城约8公里,西接哈萨克斯坦,北扼奔腾不息的夏特河,南依巍峨挺拔的汗腾格里峰,东临乌孙山,并且,距墓约五六百米处塑有刘细君的立像。

可以说,刘细君仅仅只是一位弱女子,她的一生固然是带着些许悲剧色彩,而她的一生也因为她的努力而璀璨。(赵汗青 刘欣华)

责任编辑: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