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固镇县刘集镇西湾村,位于刘集镇南7公里,距304省道道7.5公里,全村通水泥路,交通便利,全村由王元、西湾、新庄3个自然村组成,面积3965亩,人均土地面积2.67亩,人口1600余人。
古时西湾,因东濒东海海岸,西临浍水。浍水之美,犹如一幅流动的画卷,展现出无尽的魅力和生机。这条淮河的重要支流,穿越豫皖大地,不仅滋养着沿河两岸的百万人民,更以其独特的水韵和景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欣赏。
浍水四季皆美。春日里,浍水波光粼粼,柳绿桃红,沿岸的鲜花盛开,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夏日里,浍水清凉宜人,成为了人们避暑的好去处。秋日里,浍水两岸的枫叶如火,倒映在水中,形成了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冬日里,浍水虽然寒冷,但依然流淌不息,展现出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浍水,还美在其对于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贡献。作为固镇县目前唯一通航的河流,浍河航道整治工程的完工,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浍水也孕育了丰富的文化,沿岸的古城、古镇、古村落等文化遗产,都见证了浍水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西湾因地处东海西岸及浍河东侧,遂名西湾。但,西湾村在明朝时期,还有个名子叫探花村。
为什么呢?村中76岁老人,曾经当过中学校长的张公德说:
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5年),西湾张姓始祖张智随父亲从山东巨野南迁,一路艰辛来到凤阳府宿州灵璧县南新马桥二甲毛园村。村中大户毛员外见张智年少机灵,人又有模有样还机灵,遂收留了他们做长工。后来,张智成年,便将其招为女婿。从此,二甲张姓传承至今。
张智生有四子,长子名熊,次子名铭,三子名敬,四子名成。长子张熊原名毛熊。自幼聪颖过人,对经史子集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勤奋好学,日夜苦读,不仅饱读诗书,还善于思考,对学问有着独特的见解。他的才华很快在家族中崭露头角,受到了长辈们的赞誉。
随着年岁的增长,毛熊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他一路过关斩将,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然而,科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毛熊也曾遭遇过挫折和失败。但他从未放弃,而是从中吸取教训,更加努力地学习。
终于,在一次次的努力和坚持下,毛熊考中了进士。
明朝时期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即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院是考秀才,乡试考举人,之后再把考上举人的这些人集中到京城里举行“会试”,中试者在宫殿举行“殿试”,再根据成绩高低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三等,一甲第—名叫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其次为三甲,同进士出身。科举考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每次有六千多举人参加,取三百名进士。
毛熊考试中进入了殿试,而且在殿试中还名列榜首。
然而,上天又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在宣布一甲名单时,明皇帝听到毛熊姓名时,说道:“天下岂有毛熊状元”,但还是觉得毛熊太有才了,只是将这第一名变成了第三名,状元降为探花,委以重任为省相,就是协助内阁工作。这是个负责接待外国使节的官位,即相当于外交部长。
毛熊回家乡后,毛家心生欢喜,便叫他改回张姓。叫张熊。张熊为感皇恩,就在家乡建设“明王园”。这座园林,园内的建筑布局精巧,错落有致,既有江南水乡的婉约之美,又有北方园林的庄重之韵。每一座建筑都经过精心设计,巧妙地融入了自然之中,仿佛是大自然的延伸,与周围的景致和谐共生。
春天,园内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香四溢,让人陶醉其中;夏天,绿树成荫,清风徐来,让人感受到一丝丝凉意;秋天,枫叶如火,层林尽染,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可惜,到了清朝时,因忌讳明字,“明王园”尽遭其毁,只剩“王元”之名了。
张熊在位期间,勤政爱民,为百姓谋福利。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因此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学习和进步。他的政绩卓著,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张熊还十分关心民生,他时常走访乡间,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为他们排忧解难。他的仁爱之心和为民请命的精神,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在明代的历史长河中,探花张熊以其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品德,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追求学问,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现在的西湾村,早已不再是过去的模样了。一片片的农田被科技的力量点亮,无人机在空中盘旋,智能地监测着作物的生长情况。农田里,农民们穿着整洁的工作服,手持智能设备,操控着现代化的农机,进行着精准的播种、施肥和收割。
村庄的道路宽敞平坦,两旁的房屋不再是传统的土木结构,而是换上了崭新的砖瓦或混凝土建筑。这些房屋设计新颖,既保留了农村的特色,又融入了现代元素,显得既古朴又时尚。
此外,西湾村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村庄周围绿树成荫,花香四溢,小溪潺潺流淌,鸟儿在枝头欢唱。村民们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环保工作,让这片土地更加美丽宜居。
今日西湾村,既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又有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它让人们既能够享受到大自然的馈赠,又能够体验到现代科技的便利。(赵汗青 刘欣华 赵合肥)
责任编辑∶宁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