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企业文化网
新闻热线:0551-63366138 19355918808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皖北纪事之颛孙子张

从淮北市相山向北,杜集区石台镇有个“学田地”村。这个村过去归宿州市萧县管辖。

说起“学田地”,就不能不提到孔子的高足颛孙师——颛孙子张。透过《论语》简短的述说,我们可以看到子张是一个有些鲁莽的人。他大概不太注重礼仪,说话随便,连头上的帽子也往往戴不端正,又好勇尚武。这些都不符合孔子“仁”的要求,但他在孔门弟子中仍然是比较知名的一位,与子游、子夏齐名.

微信图片_20240508095008.jpg

子张的后代自汉代起就世袭了博士官衔,他家种的300亩地享有不纳皇粮的特权,供子孙读书之用,故称之为“学田地”,于是,淮北大地上也就有了一个“学田地”村。自汉代以来,颛孙子张的地位随着老师一起不断提高,北齐天保二年封为萧伯,存奉祀;北周武帝改封为陈伯;宋真宗追封他为宛丘侯,赐墓地、祭田;清雍正时,子张又被加封为陈国公,配享孔庙,位列孔子之左,西位东向,塑像头戴九毓冕,身穿九章服,颇为神气。这是子张所受到的最高敕封。

颛孙子张,(公元前503—公元前446年)名师,孔子的学生十二大贤之一,父辈陈郡阳城人(河南商水县),生于周敬王十七年(公元前503年),鲁定公七年戊戌正月十三日。幼聪慧,10岁时,值孔子周游讲学于陈(今开封),拜孔子为师。13岁,随孔子由陈去蔡国(河南上蔡县),后又随孔子由蔡去楚、卫。

20岁时,随孔子返回鲁国。是年,与闵子骞、子贡等同学一起到萧县,游历了萧县东南的天门山(现存有圣人场、晒书台等圣迹)。

21岁时,子张跟着孔子叙写《春秋》、编写《礼记》,釐定乐章。公元前497年四月,已丑,孔子病逝,葬于鲁城(今曲阜北泗水之上),子张及部分同学为其守孝三年。

27岁时(鲁哀公十八年),子张为孔子守孝结束,将回老家陈国。但因楚已灭陈,于是把家搬至萧地掣牛返定居(现掣牛返有子张故庐),后移居萧地东南一村落(今杜集区石台镇学田村西)。

28岁时,子张从萧去鲁求见鲁哀公,劝说鲁哀公以仁德治天下,哀公未采纳子张主张,子张没得到重用。

后子张与子夏、子游等想去游说各国,宣扬孔子的仁道,受曾子劝阻未果。

子张49岁时,隐居在家,不愿为官,只同公明仪研究孔子的儒学,著书立说。鲁悼公六年(公元前446年)子张病故,葬于堀坊村西(今杜集区朔里镇刘屯村南)。子张死后,直至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及其弟子受到尊崇。

汉昭帝时,子张十一世孙颛孙简首封博士,后世世袭,北齐天宝二年,皇帝封子张为萧伯(爵位)。宋真宗时,封子张45世孙书绅土地5顷40亩,专用于子张后代子孙上学读书所用,免纳皇粮。以后,皇帝又封地190亩,专用于子张后代子孙祭祀先祖所用,免交皇粮,子孙享用。

子张后代子孙居住的学田村,村中原有祠堂,祠堂有前后两进院子,前院有门楼,挂金匾和皇帝御赐纱灯。雕梁画栋。后院为祭祀大殿,立有孔子和颛孙子张塑像及颛孙氏历代列祖列宗牌位,共三间。金壁辉煌,蔚为壮观,后毁于日寇侵略者的战火之中,现为颛孙子张76世孙颛孙慈恩及儿孙的住所。

子张作为春秋时代文化名人,古代思想家,一生追随孔子,研习儒学,宣扬仁义道德,建立了孔子儒学思想体系。把“穷至圣人之道”作为最高思想境界。

子张提出的“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及“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及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的思想观点对后世影响很大,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颛孙子张一生追随孔子研究儒学,深探儒学之精华,对孔子的儒学思想体系研究做出巨大贡献。

微信图片_20240508095012.jpg

颛孙师的故居就在杜集区朔里镇刘屯村。他的墓园在一片杨树林中,占地约10000平方米,墓址原有直径约60米的封土堆及院落,院内尚存古树数株和子张墓石碑一块。(赵汗青 刘欣华)

责任编辑:营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