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企业文化网
新闻热线:0551-63366138 19355918808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赵汗青与刘欣华:用学识与爱书写人生

     在文化与学术交织而成的广袤天地间,赵汗青和刘欣华恰似那“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所描绘的两颗璀璨闪耀且彼此辉映的双子星,凭借着渊深的学识、斐然的成就,以及那令人赞不绝口的夫妻情谊,成为众人眼中熠熠生辉的典范,谱写着一段又一段精彩绝伦且暖意融融的佳话,真可谓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好写照。

微信图片_20241121132853.jpg

      赵汗青,这位身兼数职的杰出才俊,集文史作家、文化学者、高级记者等多重身份于一身,更是在学术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博士。说来也巧,他与我同为淮北相九赵氏后人,按家族辈分而论,我虽在年龄上比他小了十几岁,却整整长了两辈呢。相九赵氏家族代代相传的优良家风,恰似“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无声却有力地滋养着家族的每一代人,特别在汗青的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熠熠生光。

      2021 年,汗青创作的作品“我有一个梦”在安徽省庆祝“建党百年”歌词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这份殊荣无疑是对他创作才华的高度赞誉与有力见证,真可谓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汗青自担任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会长以来,先后撰写了论文“大唐诗王白居易为何落户符离”、“白居易母亲为何反对他与陈湘灵相恋”、“白居易与‘符离五子’的友谊”、“白居易诗歌在世界上的影响”等,在多家媒体上发表后,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先后接受了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河南卫视、香港卫视、安徽电视台帮女郎栏目专访。2024年7月13日,应首都图书馆之邀,在“2024大运河图书阅读行”活动上,全国直播现场讲座《大唐诗王白居易为何落户符离》,分享了白居易在宿州的生活,受到了好评。

     不仅如此,他在文学创作方面亦是成果丰硕,那部长达 20 万字的军事历史小说《垓下之战》以及其他八部长篇作品,已然出版问世。这些作品恰似一扇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透过它们,我们能深切领略到汗青扎实深厚的文史功底,以及他对历史别具一格的解读与呈现,在文学界引发了广泛关注与诸多探讨,犹如投石入水,泛起层层涟漪,正应了“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彰显出他独特的文学风采。

     刘欣华,同样是学术与文化领域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身为英文翻译、文化学者、博士的她,凭借自身的专业能力,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起了一座座坚固且绚丽的桥梁,真可谓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不同文化间的距离在她的努力下不断拉近。

      欣华在学术的道路上也是深耕不辍,撰写了论文“隋炀帝在宿州行宫考”、“北宋宿州知州陈希亮修浚运河开挖东汉戚伯著伯考”、“白居易诗歌中的大运河”等,同时,她积极投身于诸多社会事务之中,作为宿州市埇桥区政协委员、区知联会副会长、区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她为地方的发展倾心尽力,积极建言献策,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宛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般无私奉献,照亮着周围的一方天地。   

      欣华自担任宿州市隋唐大运河研究会会长以来,先后组织召开了“大运河与宿州经济发展”、“大运河与宿州中医”、“大运河与宿州书画”、“大运河与宿州美食”等座谈会。同时,组织会员考察调研了世界文化遗产隋唐大运河泗县段、8000年历史小山口、隋炀帝行宫铺、泗县戚姬庙、周总理直接领导的革命先烈王曼霞故里符离村等地。她还在担任安徽省企业文化网副总编以及中国网•韵动安徽地方部主任位置上绽放光彩,施展着自己独特的影响力。

      她所创作的千余篇散文、随笔、游记、译文,恰似繁星点点,散落在海内外的各类媒体之上,熠熠生辉。像《缅因州赏红叶》一文,细腻入微地描绘出异国他乡那如诗如画的秋日美景,让读者仿若身临其境,沉醉其中,大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美妙之感;《秋风中的圆明园》则巧妙地将历史情怀融入字里行间,唤起人们对往昔岁月的深深追忆与珍视,宛如“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般引人深思;《爱上临海》《西塘•等那一笼烟雨》等佳作,又以灵动且饱含深情的笔触,勾勒出国内各地别具韵味的风土人情,字里行间满是她对生活真挚的热爱与深刻的感悟,宛如涓涓细流,润泽着读者的心灵,深受大家的喜爱与赞赏,恰似“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众人。

      做为政协委员,欣华积极撰写关注民生的提案和社情民意。她的足迹走遍了辖区乡镇社区,收集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实物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深刻了解了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不仅在中国网、人民网、央视网、人民日报海外网发表文章,还在海外部分华人报刊等媒体上,发表诸多介绍宿州的文史文章。

       2018年,汗青与欣华同时担任了宿州市党史特约研究员,承担了创作宿州市第一位中共党员吴可的人物传记任务。吴可,是宿州市埇桥区大泽乡镇高口村吴家自然村人,1921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李大钊得力助手、北方起义司令,1927年11月11日牺牲。

       为撰写《吴可传》这项工作,俩人历时了16个月,三上北京,两赴山东;三到安徽省党史研究院;两次到南京、徐州;一次到安庆、芜湖等9个城市的档案馆、党史研究院,查阅了党史资料文献500余册,采访了知情者30余人,虽历经艰辛,最终,圆满完成了革命先烈《吴可传》创作任务。现《吴可传》一书,已由中央党史出版社正式出版。

       为了更好地弘扬彭雪枫革命事迹,俩人应邀参加了彭雪枫纪念馆改造工程,冒着酷暑高温,连续60天重新整理、校对、修正了纪念馆的所有文字,受到了领导的表扬。

       他们俩人还积极为宿州市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介绍哈工大、东北林大教授来宿州考察调研;介绍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外商,来宿州开展文旅项目投资。此外,还撰写了电影剧本《白居易之符离之恋》,并积极参与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然而,他们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远不止是各自在事业上斩获的辉煌成就,更是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现出的深厚情感、相互扶持,以及对家族传统美德的坚守与践行,这一切宛如一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温馨美好的生活画卷,徐徐展开在众人眼前。

       在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时,他们更是相互商量、共同决策,宛如琴瑟和鸣般和谐默契,恰似“和如琴瑟,固若金汤”所形容的那般。无论是参与重要的学术交流活动,还是规划家庭的未来发展方向,亦或是应对工作上的重要变动,两人的意见总能达成高度的统一,如同榫卯契合,严丝合缝。在培养孩子方面,俩人的方法不谋而合,从不限制孩子课余打游戏,但在教育孩子学习上,却一致要求严格,在课堂上必须认真听讲,作业不准带回家。周末和假日,新华书店和图书馆是孩子必须去的地方。如今,他们的孩子才25岁,已经是博士后、大学特聘副教授了。因为,他们深知人生最大的满足,是培养好一个优秀的孩子。如今,他们成功了。

       他们俩还积极撰写“黄淮名珠——相九赵氏宗祠”、“相九赵氏的由来”、“相九赵氏良好家风传承了600年”、“相九赵氏文化说”、“相九赵氏家风谱”等文章。每当我与他们相见相聚之时,总能深切地感受到那份源于家族传承的尊重与关爱,宛如春风拂面,暖人心扉。尽管我比他们小了十几岁,但他们始终秉持着尊老爱幼的赵氏家风,对我敬重有加,正应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每次向旁人介绍我时,最后总会言辞恳切且郑重地加上一句:“我们有特殊的关系,这是我的小老爷。”那话语间,满是对家族长辈的敬重,以及对我的由衷尊重,令人心生感动。

       在席间,夫妻俩人也总会双双站起身来,满含真诚地向我敬酒,这看似平常的举动,实则蕴含着深厚的家族情谊,以及对传统家风的坚守与传承,恰似一杯杯温热的美酒,流入心底,让人心里暖意融融,回味无穷。

       岁月悠悠,如同一首无声的歌,他们一起经历过风雨的洗礼,那风雨如同生活中的试炼,磨砺着他们的意志,恰似“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他们也一同沐浴着阳光的温暖,那阳光恰似生活给予的馈赠,润泽着他们的心田,宛如“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在旁人眼中,赵汗青和刘欣华无疑就是模范夫妻的最佳典范,他们用爱与理解、支持与陪伴,精心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篇章,宛如两位技艺高超的画师,用生活的画笔,蘸着情感的颜料,绘就了一幅色彩斑斓且饱含深情的生活画卷。

       这一对伉俪又似一盏明灯,高悬在生活的道路上,为周围的人们传递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令人向往的婚姻理念,让大家由衷地相信,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若能有一个知心爱人相伴,那每一步都能走得更加坚实、更加美好,生活也将处处充满希望与阳光,宛如一条洒满鲜花的康庄大道,通向那美好的远方。(作者 赵合肥)

责任编辑∶营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