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宿州这片素有“中国书法之乡”美誉的土地上,走出了一位以行草闻世、融汇百家的书法大家——赵琦。他以“奇石”为笔名,常年耕耘于“有竹居”与“幽兰奇石书屋”,一支毛笔,一方砚台,书写了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艺术传奇。
身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史馆特聘研究员、宿州市书协名誉主席,赵琦的艺术之路深深扎根于传统。他自幼酷爱书画,早年师从姚光启研习诗古文辞,随吴踪萍学习绘画与工艺美术,后拜入书法名家李百忍门下,成为入室弟子。其书法从唐楷筑基,溯源魏晋风骨,行草宗法“二王”,兼取宋四家苏、黄、米及明清祝枝山、王觉斯之神韵,狂草追摹怀素、张旭气象,篆隶则直溯先秦两汉“二石”遗风。他学古而不泥古,将篆意融于行草,以圆笔中锋写出凝练含蓄之姿,结体平中寓险、静中见动。恩师李百忍以“汲古生新、质朴率真”誉之,正是对其艺术风格的精准写照。
赵琦的书法艺术早已走出书斋,迈向更广阔的天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先后在深圳、广州、上海、南京等地举办个展,其中江苏省美术馆的展览反响尤为热烈,获多家电视台与报刊专题报道。《香港新晚报》《书法报》等媒体也屡刊其作与评论,令其笔墨声名远扬。2004年,他随安徽书协代表团赴日交流,举办书展并接受《高知新闻》专访,行草作品《李白赠孟浩然诗》被高知市政厅收藏,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抹翰墨见证。2007年,“赵琦书法作品展”于合肥久留米艺术馆亮相,五十件精品集中呈现其艺术造诣,同名作品集由徽派文化传播中心出版,进一步确立了他在书坛的声望。
如今,赵琦的作品被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国内众多风景名胜的楹联、匾额、碑刻亦常见其笔墨题迹。其名录入《当代书法家大辞典》《中国书法艺术大成》等二十余部权威辞书。从宿州的书斋墨香,到南国的展场掌声;从东瀛的文化对话,到遍布各地的金石铭文——赵琦以“汲古生新”的信念与坚持,在书法艺术的长河中刻下了独具韵味的印记,也为当代书法的传承与创新作出了生动而深刻的诠释。(赵合肥)
责任编辑:营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