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5万元“宣传费”就能登上热搜榜……近日,河南省新乡市公安局成功端掉了一个拥有大量“网红”“大V”账号的特大“网络水军”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276人,涉案金额达5000万元。时下,热搜词条是很多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窗口,然而有些热搜却是“网络水军”精心策划的一场闹剧。近年来,多个社会热点事件和话题,事后都被证明背后有“网络水军”的推波助澜。
自从有了网络平台,“热搜”现象也就应运而生。这原本只是一个正常的网络现象,然而,在“热搜就意味着流量,流量更意味着真金白银”的当下,“热搜”也就成为许多人绞尽脑汁也想挤上去的财富之域。为此,各种匪夷所思的伎俩层出不穷。而更为精明的人则从中看到巨大的商机,于是推出“帮你上热搜”的有偿服务,刺激一些急于求“热”者花钱买热搜。
这对买卖双方而言,可谓是“双赢”。一个直接收取费用,另一个则是荣登热搜而获得流量,进而通过带货的方式;或者发布与项目结合的话题,进行无痕广告植入;通过发布不带商业内容的话题,引爆话题热度,实现话题冲榜:总之是将热搜变流量再达到流量变现的目的。如此,双方都是赚得盆满钵满,皆大欢喜。
但是,“热搜操控”的危害则更不能忽视。这首先是浪费了宝贵的社会注意力资源,而当相应的热搜完全是出于“私人花钱定制”,那么,真相大白之后,则可能动摇社会的诚信基石。同时,“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古训更是让我们明白,如果网民发现“自己吃的瓜原本是他人精心定制的”这一事实之后,真正的热搜话题,也必然引发网民的怀疑。如此真假混淆,显然不是小事一桩。另一方面,少数“定制热搜”者的盆满钵满,也极其强烈地刺激某些个体总是想着不劳而获,一“热”致富。
“热搜操控”的危害更在于,一些居心叵测者通过“热搜定制”而肆意夹带私货。几年前的“紫光阁地沟油”事件以及各类版本的“地沟油”事件,就是一个典型。这些“精心炮制”出来的热搜,已经不是忽悠网民消费,而是刻意捏造话题,加剧社会矛盾,激化群体对立,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
“定制操控”的危害如此严重,加强监管与惩戒,也就成为我们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当务之急。对此,执法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到,当前“网络水军”兴风作浪更具隐蔽性、复杂性,因而,打击治理工作不仅是对监测侦查、技术突破能力的考验,某种角度说更是一场协同战、持久战。因此,既要提升技能,更应持之以恒。网络平台也必须强化责任意识,落实“守土尽责”,不为流量遮望眼。至于那些“网红”“大V”,更应该爱惜羽毛,面对他人的急于求“热”,如果丧失底线,“有奶便是娘”,在坑害网民的同时,最终总会悔不当初。(乔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