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企业文化网
新闻热线:0551-63366138 19355918808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为霞不作落泥红 ——读杨长德先生《大屯野鹤文集》有感

杨长德先生与我是萧县老乡,早知其名。近读先生新作《大屯野鹤文集》豁然心胸,令人称道:此书是一部评论集,评书论画,评诗论文,洋洋洒洒,三十万言,颇多卓见。书中评写了近100位书画家、文学家、诗人、戏剧家,开宿州书画评论结集之先河。杨先生80岁高龄毅然舞文弄墨,为繁荣和发展文化宿州添砖加瓦,不遗余力,可歌可贺!打开《文集》看目录六大标题百篇雅文、引人注目。“书坛祭酒”介绍三位宿州籍省书协主席;“兰亭六子”叙述宿州六位获得全国兰亭奖的年轻骄子;“翰墨赏奇”对诸多书画名家进行赏评,“文学评论”述评几位作家诗人、戏剧家的创作胜绩,“报告文学”其中有画家、有工艺师、有抗战老兵,文章生动传神,感心动腑,歌颂了他们罕被人知的传奇故事;“史海钩沉”都是在往事如烟的史海中发掘出的书画名流。

我读后有三点感受:一曰:不与人同的角度选择;二曰:逢人说项的扬善情操;三曰:长期积累的治学精神。

杨先生紧扣时代脉搏,抓住埇桥书法之乡的文化渊源大做文章,从2006年起,他先后在民间挖掘、采访先贤的后人,获得大量的资料和实物,他首先发现周廷栋的墨迹,为明末清初周、贾、任、牛四位书家找到佐证,丰富了宿州的文化内函,他还首先发现并发表了梅雪峰先生1941年撰写的长篇书法论文《书法概论》,梅先生于七十年前即对邓石如作出高度评价,先于我省“研邓”半个多世纪,填补了宿州人写中国书法史的空白,实为难得。杨先生第一次把赖少其先生称誉梅纯一为“安徽的潘天寿”的背景,追溯、撰写成文,使画界对梅纯一得以有更深的了解。杨先生治学严谨,他先后为已故书画名家进行史海钩沉,立传立评达十多人,如周延栋、高其佩、倪宗鲁、陈亨祺、王天铎、沈汉及《二梅丛话》。他还为已近耄耋之龄的砀山画家陈文芬写《不可无评的陈文芬》,此文一发表,令宿州画坛震惊。

“到处逢人说项斯。”意思是所到之处,尽说人家的好话。这在如今则大不易。长德先生写评有一定之规:人品不好,书画再好,不写。对人艺俱佳者杨先生做到“逢人说项”。他对姜秀真老师的德艺双馨赞不绝口;他对萧县美协主席纵兰凌的组织能力和艺术造诣崇尚有加;他对周军的书艺之高和谦谦君子之风倍加赞赏;他为女画家张小路的不幸遭遇一洒热泪;他为韦斯琴的出类拔萃高唱赞歌;他为廖静文先生倾爱宿州著文高扬;他为陈传席的直爽、兰干武的雍容、张良勋的古雅、朱墨的前卫都满怀热忱诉诸文字。对“暮色难掩一嵯峨”的万立勋老人情泻笔端,对“藏书于民”的郭大华先生称之为“大众情人”!一篇篇雄文生花笔底,一首首赞歌流自毫端。他的写作不是“政府行为”,完全是“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耕耘。

杨先生并非科班出身,然而读他的文章你可以感到笔锋老辣,言辞辛辣,人生沧桑。从《文集》中能看到他是一位饱学之士。他的文中有学术家的精确论断,有书评家的笔墨语言,有古文字学家的渊雅练达,有诗人文学家的澎湃激情。书中看点多多,精彩纷呈。我问先生学从何来?先生曰:《古文观止》是必读之物,书史画论是参考之物,文化政策是对照之物。杨先生真是厚古不薄今。其治学态度治学精神自是本书当然的成因。正如著名书法理论家闵祥德先生所云:“作为书画之乡的宿州,多么希望多有杨长德先生这样的名儒才俊,多有像先生这样的‘伯乐’,家乡的书画事业定会得以繁荣!”(作者系安徽省作协副主席 宿州作协主席刘楚仁)

责任编辑∶赵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