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了西塘的名气,说那片水中的镇子,保留了许多前朝的旧迹。当然,最主要是连续几年国际旅游小姐中国区总决赛是在西塘举行的,这使我很想去西塘看看。
到西塘的那天下着蒙蒙细雨,天与地与水都是一个颜色。细雨中街道人迹不多,马路上稀稀落落打着雨伞的行人来去匆匆,急着回家的样子。偶而驶过一辆汽车,也是溅起一些水花儿,急驰而去。近处的街道都是店铺,再往远处了望,我看见烟雨蒙蒙中的一座古塔,倒让我有了些古镇西塘的感觉。
这就是我第一眼中的西塘。
离吃晚饭还有一段时间,朋友约我出去走走,撑着雨伞,漫步走在西塘的街道小巷和水边长廊里,看到白墙黑瓦的老房子以及小河石桥,还有那些漂流在河上的乌篷船和秀气的船家女,就有了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
这时,雨仍不大不小的下着。时紧时松,天色仍然是灰蒙蒙的。远远地看见的那座古塔,走近了才知道不是古塔,而是一座水塔,只不过西塘人把它装饰了一下,让它与周围的景物相一致,一点也不破坏西塘的人文环境,可见用心良苦。这座水塔紧靠一条河,有一条条的船舶驶过来,驶过去,把一波波的水浪涌到岸边,“哗哗”地响。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古镇安静的望着我们。这宁静的夜,真是令人回味。看细雨蒙蒙的西塘,象一位含羞少女,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而此时,沿河的红灯亮了起来,使临水而建的烟雨长廊,在夜色里仿佛变成了一条红红的火龙。坐在乌篷船上悠悠摇晃着的我不禁轻吟着“微风水面琉璃,不觉船移,微动涟漪”;在橹声中望两岸人家,看百家灯火,思绪着万家之情,聆听着西塘千年以来跳动的脉搏;优哉游哉如神仙……此时,天与地,人与水,水中的人,水中的乐趣,一发是那样的水乳交融,让人难舍难分。真是“轻舟短悼胥塘好,绿水逶迤”。
这才是真正的西塘:古老、宁静、自然、神秘。
责任编辑∶宁敏杰
当地的朋友告诉我;近年来西塘的出名是因为连续几年国际旅游小姐中国区总决赛是在这里举行的,对当地人来说他们最看中的是众多国际美女了。几年的时间,西塘的名气能够成为和周庄、乌镇等早期成名的江南古镇齐名, 旅游小姐大赛的作用显而易见。
这个被誉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依然淳朴,却不再封闭;依然闲适, 却不再沉寂。如果说持续几年的旅游小姐大赛为西塘带来经济的回报和名气的增长之外,更重要的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在西塘呈现出最和谐的乐章。
西塘的民风淳朴. 景色静旎,那种悠悠的. 朦朦胧胧的神韵让人心静如水, 这本身就是西塘文化的特色,一旦破坏了,失去了和谐的脉络,无疑会成为昙花一现的过眼云烟。
旅游小姐的到来的确为西塘的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增长,但却没有给这里带来过多的商业气息和金钱味道,甚至没有扰乱古镇人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人们依然安详地在河里打鱼,在岸边洗衣,依然炊烟缭绕,其乐融融。
两天的游程中,我寻找到了最有名的石皮弄,踏上了柳亚子先生曾喝过酒的酒楼,走进过种福楼祈福,跨过了著名的安仁桥,尝到了芡实糕,品尝了阿婆茶……
在返回的路途上, 我的心里终究有些怅惘和留恋。
作者 简介:
刘欣华∶女、汉族、安徽宿州人,英文翻译、文化学者、博士。宿州市隋唐大运河研究会会长,埇桥区政协委员、埇桥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埇桥区欧美留学生联谊会副会长、盐城设计院安徽分院院长。现供职中国网•韵动安徽。安徽省企业文化网副总编。
有千余篇散文、随笔、游记、译文散见于海内外各媒体上。代表作有:缅因州赏红叶、秋风中的圆明园、爱上临海、西塘•等那一笼烟雨等。
责任编辑∶宁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