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企业文化网
新闻热线:0551-63366138 19355918808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广采博纳铸新风 II ​谈张良勋先生书法的特点-钱念孙

学书法则


书行有路

image.png



钱念孙(钱念孙: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政府参事、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安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80年代初,父亲的一位朋友曾送给他一些省内书画家的书画,其中有萧龙士、张恺帆、葛介屏、张建中、郑伊农、黄叶村、朱白亭、刘子善等人的作品,也有一幅张良勋的书法条幅。大概觉得良勋当时还年轻,名气不够大,朋友在向父亲展示作品时特地介绍说:张良勋是《安徽日报》的美术编辑,刚四十多岁,但在圈内已经较有影响。他的草书1979年在上海举办的全国职工书法竞赛中获奖。1980全国第一届书法展在沈阳举办,他的行书条幅被选中参展。他的另一幅行书条幅还被选入为纪念中日友好条约缔结十周年而举办的中国明、清、现代书法展,在日本东京、大阪和福冈三地巡回展出。日本评论家远藤光一曾撰文评价这次高规格书展,对张良勋的书法褒奖有加,说其作品具有明代文征明典雅蕴籍的气格。听着朋友的热情介绍,父亲笑道:你不用再夸奖了,他的字确实不错,得二王之法,有山谷之韵,铁画银钩,飞扬灵动,很让人喜欢。
   
当时我大学毕业已四五年,已在社会科学研究单位工作,但父亲总认为我们从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人文化太浅修养太差,各方面都需要好好补课。那天他的朋友来谈书画,恰巧我也在家,父亲认为是学习的好机会,就让我帮着铺展字画,并命认真观摩听讲,说客人走后要让我说说每幅作品的好坏及道理。因有这一小段经历,虽然那时无缘拜识良勋先生,可他的书法却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图片

作品赏析


image.png

 

 良勋先生1961年毕业于安徽艺术学院美术系,60年代主要从事版画创作和书籍插图,其版画《丰收时节》和《乡村姐妹》曾参加国庆十五周年全国美展,并赴欧、亚、非多国展出。由于有较好的美术根底,加上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积累的文化素养和生活阅历,他在70年代主攻书法以后,临池读帖,悟性高、上路快,较短时间就在书法界崭露头角。1980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他成为第一批会员,后被选为第四届、第五届中国书协理事。1981年安徽书法家协会成立,他作为积极筹办人之一被选为常务理事,后在1988年被选为副主席,2001年成为继赖少其、李百忍之后的第三届省书协主席。

   良勋先生从70年代后期走上书坛以来,书风明显经历了三次变化。他的前期书法(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二王为根基,以黄庭坚的《诸上座帖》为主要取法对象,笔画圆劲,恣意纵横,书风瘦硬峭拔;中期书法(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后期)得汉隶章草笔意,以郁郁芊芊的苏字为主要取法对象,水流花发,雨歇云行,书风以肉丰骨劲见长;近期书法(90年代末至今)则广涉各体,兼融多家,孜孜以求于形成具有自己独特面貌的书体和书风,表现出努力成为一个大书家的追求和神采。
   
作为一位成熟的书法家,良勋先生兼善各体,篆、隶、魏、行、草都驾轻就熟,手到擒来。他的篆书远取二李”(李斯、李阳冰),近法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结体严谨而有新变,笔画苍老而不乏率真之气。隶书得汉碑之精髓,又用心揣摩邓石如、葛介屏,笔势舒展,古韵盎然。魏书宗法《郑文公》、《张猛龙》诸碑,又深得赵之谦之趣,于沉雄朴茂之中透露出潇洒飘逸,给人一种举重若轻的美感。良勋先生写得最好、最富有自己面貌的当为行草书。他在充分吸收古今书家长处的基础上,反复比较分析,辛勤探索尝试,终于推出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具有鲜明张记烙印的行草书法。

       

image.png

                                                                                                                                       


 这种张记行草书的主要特点是:统摄苏、黄、米、文征明、祝枝山诸家之长,又自出机杼以彰显自己面目,其结字紧峭与潇洒互见,用笔中锋与侧锋并施,既丰腴劲健又轻灵飘逸,于恣意挥洒中表现出质朴自然、从容超迈的审美情趣。良勋先生十分注重传统,强调学书必须重法度、入精微,因此他四十余年来临碑读帖不辍。他的健又轻灵飘逸,于恣意挥洒中表现出质朴自然、从容超迈的审美情趣。良勋先生十分注重传统,强调学书必须重法度、入精微,因此他四十余年来临碑读帖不辍。他的行草书作品呈露出明显的张记风范,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是在侵淫传统后又融入当代意识的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的匠心创造。这与那些脱离书法传统的所谓创新有着根本的区别:如果说脱离传统的所谓创新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那么良勋先生的行草书创作则充盈中国书法传统的源头活水,表现出根深叶茂的风采。


作品赏析


image.png


   与许多书家相比,良勋先生的书法可谓路子宽、变化大。路子宽,是指他各种书体皆善,并且横批、对联、条幅、大字、小字都能写。变化大,是指他的书风总是在不断变化,不仅不同时期的书风有明显差异,就是同一时期写出的同一书体的作品,往往也各有自己的面貌。这一方面与他有着深厚的书法基本功,稔熟各种书体及每种书体的多种写法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他不断探索追求,期望形成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书风紧密相联。当然,良勋先生的书法变中也有不变,不变的是他始终推崇的真率的创作原则,变的是风格表现、取法对象以及结体、用笔、用墨、章法等。作为勤于探索的书法家,良勋先生的未来还会变,在变化中发展提高,在变化中攀登更高的艺术高峰。

   对于良勋先生的未来之变,我觉得或许有两点需要注意。其一,行草书在以欹侧险拙之姿形成自己独特风貌时,要适当兼顾动必中庸”(唐张怀瓘评王羲之语)的审美原则和大众的审美趣味。孙过庭《书谱》云:从平正而求险绝,从险绝而求平正。这表明对于书法创作来说,平正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点,是构成中和之大美(和谐之美)的最重要的因素和基础。其二,尽管行草书在中锋和侧锋转换并施的过程中呈露出许多笔墨逸趣,但似乎还是以减少侧锋为上。侧锋虽有助于取势取妍而见方劲犀利,毕竟易流入浮滑而欠浑厚圆融。中国书法向来讲究中锋用笔,惟有中锋用笔,才能做到锋开毫平,万毫齐力。所谓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均是中锋用笔才能获取的艺术效果。
  良勋先生正值书法创作的盛年,以其深厚功底、丰富学养和执著追求,从其在书法创作上已经取得的成就和达到的高度来看,他正处在形成自己书风、成就一代大家的征程中。对此,我们满怀期待!


同时小编也希望大家能够活得真,追求真!